幽门狭窄
复禾健康 > 症状查询 > 上中腹 > 幽门狭窄

肥厚性幽门狭窄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

来源:复禾健康网

肥厚性幽门狭窄是由幽门环肌肥厚引起的胃出口梗阻,是婴儿期非常常见的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多于生后2~4周出现喷射状呕吐,呕吐物多为奶汁或奶块,不含胆汁样成分,剧烈呕吐时可从鼻腔喷出,呕吐后患儿食欲良好.腹壁可见胃型及蠕动波,70%患儿可触及幽门区橄榄样包块.常因剧烈呕吐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特征为低钾、低氯、代谢性碱中毒。上消化道X线造影显示扩张的胃部伴有一个狭长的幽门管――“线样征”或者“鸟嘴样”改变。超声检查幽门肌厚度≥4mm,幽门管长度≥16mm即可确诊。

自1991年Alain应用腹腔镜实施幽门环肌切开术以来,微创技术已被国内外普遍采用,不仅减少了伤口感染几率,也因术后几小时内即可进食而缩短了住院时间,更提高了的远期生活质量,得到很好的美容效果,预后良好,很少发生并发症。随着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手术治疗肥厚性幽门狭窄已经进一步达到无手术瘢痕效果。随着影像学应用及实验室检查的不断完善,使得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大多获得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合并脱水者及电解质失衡者明显减少,从而缩短了术前调整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尤其对有些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总体来讲,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治疗水平在国内外小儿外科领域已达到较高水准。

复制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