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液不液化(别名:精子不液化)
复禾健康 > 症状查询 > 男性生殖系统 > 精液不液化

精液不液化如何调理 精液不液化并非都要治疗

来源:复禾健康网

78.4%不孕不育起源于精子异常,专家提醒早检查早预防。精子异常引起男性不育的三个主要原因:精液量过少、精液不液化和少精、无精、死精、弱精等。

精子从睾丸产生,经过附睾传输,然后经过射精管,输精管,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走这么长的一条路,如果像一盘散沙,肯定不利于排精,所以精子在排出体外时处于凝固状态,精子被包含在其中,只有精液液化以后,精子才能快速运动。如果精液不液化,精子就走不动,就无法与卵子相遇,所以精液液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精子不液化是什么意思

精液在生殖道内是以液体状态存在的,而精子不液化,从字面来说,就是精子,这种原本应该处于液化状态的液体,不液化了。精子不液化时,当精液从阴茎口射出后,它立即变成胶冻状或凝结块样乳白色物质,此时精子包含在精液内部或附于表面,无法自由游动,5到45分钟之后,精液产生一种自动液化过程使凝胶液化,继而变为一种稀薄流动的液体,这种凝集一液化过程都是酶催化的过程。

精囊腺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样物质构成了形成凝胶样物质的基质,而前列腺分泌的一种纤维蛋白水解酶参与了液化过程,这种酶还可以溶解自凝块。有人已从精液中分离出一种分子量为33000的液化因子。精液的这种液体一凝集一液化过程具有一定的生理意义。所以说,精子不液化的意思,还是很好理解的。

但是,精子不液化会引起不孕症,所以男性朋友们要多加注意,要是发现有什么问题,应该及时的道医院去诊治,查出具体病因,并且要按照医生的吩咐,平时多加注意生活习惯,一些不好的腰及时改掉,例如熬夜喝酒,这些都是对身体极为不好的,还有,虽然现代社会的竞争十分的大,各种生活压力也都纷纷像一座无形的山一样,压得人心里喘不过气,但是为了自己的身体,朋友们应该放好心态哦,因为心里跟精神的压力过重,也是会引发各种疾病的。

精液的正常液化时间是多少?

正常精液在排出时为液化状态,以后立即形成胶冻状或凝块,在37度水浴中5~20min以后精液经凝固状态转变为液化状态,这一现象被称为精液液化。

医学上一般认为30分钟,精液可以达到完全液化状态。如果超过一小时还不液化,或不完全液化,说明精液液化出现了一些问题。

精液不液化导致的不育症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但是根据我的临床经验,应该占20%左右,但是精液不液化经常也会伴随精子活力下降,如果也考虑精子活力,那么这个比例会很高。因为前列腺有一种酶,这种酶的功能就是让精液液化,如果这种酶分泌减少了,精液液化就会出现问题。多数精液不液化主要考虑前列腺的问题。

精液不液化并非都需要治疗

男女两性结合后,精子必须穿透宫颈黏液才能通过子宫颈而到达子宫、输卵管,使卵子受精。对精液不液化患者来说,由于精子在精液凝块中的时间延长,大大束缚了精子的活动能力,抑制了精子通过宫颈的能力,或使精子在运动中消耗过多的能量而死亡,妨碍受精,引起不育。如性交后试验证明精子能穿过宫颈黏液,则精液不液化的问题没有临床意义,这样的男性也不需要治疗。

专家解答:精液不液化如何调理?

要注意科学饮食。对于一些感染因素导致的精液液化不良,比如属于精囊炎或者是前列腺炎导致的,患者往往有一些泌尿系感染的症状,出现诸如尿疼、尿频、尿急、小腹下坠等症状。这些表现,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往往属于“阴虚火旺”,阴虚是指肾阴虚,而火旺为内热造成虚火上炎,火热煎熬阴液,水分耗散,故发生粘稠的结局。这种情况下,应该避免饮食辛辣的、刺激的,比如辣椒、酒、大料,都应该避免。

少食油腻之品。对于部分精液液化不良的男性,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者,出现尿黄赤、气味大、大便恶臭、口苦、舌苔腻等,除了不宜吃辛辣食品之外,还不能过多食用肥腻食品,有烟酒嗜好者,最好暂时戒除,因为湿热过重往往是造成精液粘稠的重要因素。之外,中医辨证部分精液不液化者为痰瘀阻滞、体虚湿重,诸如肥胖、头昏、体重等,更不宜食用油腻的食物。适当多吃蔬菜水果,是非常重要的。

不宜滥用补药。在湿热比较重的时候,千万不可滥用补药。中医讲的热与湿,都是实证,只有虚证才可以使用补药,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概使用补药,往往会加重病情。不仅液化不能改善,反而会加重。是不是需要补、是不是需要中药治疗,都应该在大夫的指导下进行,精液不液化往往需要辨证,需要具有一定的中医专业知识,滥用中药往往会添乱的。

关于精子不液化,精子活力低以及精子质量差的情况,平日里还是需要吃一些可以同时补充锌、硒元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因为锌硒能够提高精子活性和精子质量,缩短精子液化时间,蛋白质不仅可以促进精子生成,提高男性免疫力。还能防御一些有害物质。

复制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