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名称
- 所属科室
- 有哪些症状
- 中医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脓血便
- 发布时间:2014-06-06 来源:飞华健康网 82人关注
脓血便就是大便中有脓状物质或红色血量覆盖。肠道有炎症或受外界刺激,如细菌性肠炎,炎症性肠炎均可以造成肠道的粘膜受损,才会出现脓血便,其治疗方法很多,下面介绍中医治疗脓血便的方法。
1、胃肠湿热引起的脓血便:
多由湿、热、滞三者交阻阳明而成,有热所以便下窘迫而里急,有湿故见大便粘腻而腥臭,气滞所以欲便不得而后重。临证如热重于湿。大便赤多白少或纯下血痢者,为热盛而伤及血分,治疗重在清热解毒,白头翁汤加味,白多赤少为湿重于热,乃湿盛而伤及气分。胃苓汤加减;湿热并重,下痢赤白相杂者。治疗当以清热化湿,行血理气为法,即所谓“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治当清热化湿,调气行血,方用芍药汤。痢疾初起兼有表证,见发热恶寒,头痛骨楚,表里惧病者,先散其表邪,方用荆防败毒散,喻嘉言倡“逆流挽舟”法即属此意。
2、疫毒引起脓血便与暑入厥阴引起脓血便:
少数病人在下痢脓血之先即见壮热口渴,神昏痉厥而肠道症状可以缺如,与其他温热病颇难区别。暑入厥阴大便脓血,是暑热疫毒弥漫三焦,内陷厥阴,移毒大肠而下痢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虽有腹痛,但不似疫毒之剧烈绞痛。虽有里急后重,赤白相兼,亦不似疫毒之便次频繁。如余师愚(疫证条辨)所说:“疫毒移热于大肠,里急后重,赤白相兼,或下恶垢,或下紫血,虽似痢实非痢也”。而且暑入厥阴,多有烦渴多汗,头痛如劈,瘦毒斑疹等暑热症状。疫毒大便脓血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黄连解毒汤台白头翁汤化裁。若窍闭神昏者,加用安宫牛黄丸。暑入厥阴大便脓血以清暑泄热解毒为主,清瘟败毒饮加减。
3、下焦虚寒引起脓血便与阴虚内热引起脓血便:
其鉴别要点:虚寒大便脓血是久痢伤阳,以脾阳不振或脾肾阳虚为主证。中焦虚寒,消运无权,水谷不能正常布化,致大便稀薄而带粘冻血液,腹部隐捕而喜热喜按;脾虚下陷,固摄无权则惜脱不禁。治当温中健脾,涩肠止泻,真人养脏汤主之。阴虚内热大便脓血乃久痢伤阴,以阴虚内热为主要见症,虽有腹痛绵绵,下痢赤白粘冻,虚坐努责等类似虚寒症状,但下痢日久,阴液受损,营血亏耗,每见午后潮热,或发热夜甚,心烦口干,时有干呕,舌干红少苔,或见剥苦,脉细数,与虚寒证不同。虽为虚证,不宜温补,当以养阴、清热、化浊为法,驻车丸加味。
4、时发时止的脓血便:
发作期以清热化湿为主,白头翁汤加味。单味鸦胆子对本症有一定疗效。休息期以健脾益气为主,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5、饮食不进引起脓血便:
治当辨证求因,通常达变,不能徒执一法。一般初痢噤口,热瘀胃口,治宜清热、和胃、降浊为法,开噤散加减。久痢噤口胃气匮乏,治当养阴益气,六君子汤加味。
总之脓血便,临证变化多端,除治用桃花汤以温中涩肠止痢。厥阴病的特点是厥热往复,阴阳交争。郁热奔迫大肠,损伤血络而下利脓血。厥阴主肝,肝病多气滞,所以多见胁肋胀满。腹痛坠胀,治用白头翁汤以清热解毒。
-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治疗方法:
可能导致 脓血便 的疾病
脓血便 的相似症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