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色浅淡
复禾健康 > 症状查询 > 女性生殖系统 > 经色浅淡

黄褐斑的常识有哪些

来源:复禾健康网

黄褐斑俗称“蝴蝶斑”,“肝斑”或者“妊娠斑”。主要发生在面部,以颧部、颊部、鼻、前额、颏部为主。为边界不清楚的褐色或黑色的斑片,多为对称性。

一、病因

黄褐斑的出现多数与内分泌有关,尤其是和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有关,月经不调、妊娠、服避孕药或肝功能不好以及慢性肾病都可能出现黄褐斑。此外日晒和精神因素也会加重本玻孕妇常常在妊娠3个月以后出现黄褐斑,多数人在分娩后月经恢复正常时逐渐消退。如果长期不退,需要进行治疗。

二、鉴别诊断

黄褐斑需要与雀斑、炎症后色素沉着、颧部褐青色样痣、黑变病、色素性扁平苔癣等进行鉴别。

三、黄褐斑的分类

现最常用的分类是按深浅分类,一般分为4类:

1、表皮型

黑色素主要位于表皮层内,呈浅褐色。用滤过紫外线灯照射,表皮黑色加深。

2、真皮型

黑色素主要在真皮浅层,呈兰灰色.用伍氏灯照射后,色素并不加深。

3、混合型

黑色素即在表皮内,又在真皮浅层,临床上呈深褐色.用伍氏灯照射两者均有。

4、不确定型

少部分褐色或黑色斑患者,在伍氏灯下不能较准确的分类。

四、黄褐斑局部治疗原则

局部治疗的总原则是抑制黑色素形成,可选用:

1、酪氨酸酶抑制剂;

2、阻碍黑色素生物合成的药物;

3、黑素细胞毒性药物;

4、干扰黑色素细胞代谢的药物;

5、促使黑色素还原的药物;

6、阻碍表皮角质细胞粘着性,软化角质细胞,增强其柔韧性的药物。

五、黄褐斑的中医治疗

中医对黄褐斑治疗的原则是:脾虚肝郁型治以健脾舒肝、理气活血为原则。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补肝肾,养血活血为主。冲任不调型治以调和冲任,理气活血为主:

1、肝郁气滞型黄褐斑

这种性状的斑主要是由于肝脏失调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情绪失落、郁闷心烦、肝火旺盛、气滞不畅。斑是褐色或红褐色,常伴有胸胁间的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一般在行经前斑色加深,患者舌苔泛白,口内发苦。治疗当以顺气,活血化瘀为根本。可服用逍遥散加减陈皮、柴胡、当归、白术、青皮、丹参、红花、扼子、茯苓、生地黄等。如患者经血不调比较明显时,应考虑煎服丹参、益母草;如行经腹痛,考虑服延胡索、五灵脂等。

2、脾虚性黄褐斑

主要是由于劳累过度,饮食失节导致脾阳不振,同时由于气血瘀滞等因素而促成生斑。一般来说斑呈灰褐色或淡黑色,多发于颧、额等部位。比较明显的症状为:厌食、周身乏力,月经后期经色浅淡,舌色变淡,舌苔变厚变白而腻,脉搏轻而弱。治疗时在使用一般祛斑类产品的同时,要从健脾顺气化瘀的角度考虑。可服用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生地黄、茯苓、淮山、扁豆、黄苓、白术、泽泻、红花、甘草等。特别是经常腹胀的患者要多服炒山药、厚朴、玫瑰花等。

3、肾阴虚型黄褐斑

形成原因主要是过度劳累劳损肾脏,或纵欲过度,精气耗损,致使肾阴亏损,虚火上升,损伤皮肤,形成褐斑。一般斑呈深褐色或黑褐色,形状很像蝴蝶,也叫蝴蝶斑,病发蝴蝶斑时,您经常会感觉到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眼涩、心烦躁热。女性在月经先期,经色暗红,舌色变红同时,舌苔却变得极不明显,治疗应以辅助滋阴降火、化瘀祛斑为主。可服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淮山药、茯苓、生地黄、熟地黄、玄参、天花粉、知母、山萸肉、丹皮、丹参、女贞子、旱莲草等。虚火过盛时,要加服知母、黄柏;精神不振,郁闷烦躁者可加服合欢花、凌霄花、桅子。

4、肾阳不足型黄褐斑

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性事过频,精神虚脱,累伤肾脏或是由于长期患病但没有注意调养,导致阳气亏虚、衰弱。腹内寒气变得厉害,导致气血失去温和,形成瘀结、损伤了颜面。常见的此类斑色为灰黑色,像蝴蝶或地图一样分布在颧骨或面颊部位,明显的感觉是腰膝受内寒变得异常冷凉,手、脚冰凉,小便清白但缓长,月经后期,色暗且易形成块状,舌色淡、舌苔白、脉搏重而迟缓,治疗必须从温阳补肾开始。可服用桃红四物汤、附桂地黄丸等。

疾病治疗

黄褐斑的治疗要内外结合,首先要祛除病因,并严格防晒。外用药最有效的为Kligman配方:5%氢醌、0.1%维A酸和0.1%地塞米松。常用的为丝白祛斑霜,氢醌霜。市面上有一些美白祛斑化妆品含有熊果苷、维生素C/E及其衍生物、一些植物黄酮类及多酚类提取物、烟酰胺等美白成分,外用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配合使用。不论是美白化妆品还是药物,使用时间至少要在两个月以上才能看到效果,需要坚持。另外果酸换肤。和维生素C离子导入等治疗也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也有一些中药如加味逍遥散、桃红四物汤等可能会有帮助,这些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不能在短期内见效。总之黄褐斑的治疗比较困难,需要有耐心,慢慢调理。

复制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