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刮痧通经络 暑热祛病邪
- 发布时间:2010-08-03 来源:飞华健康网医生组 24人关注
时正盛夏,又当小暑、大暑间,真可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东南台风,西南暴雨;从南到北,风雨涟涟,灾情不断,叫人心碎;全国高温,酷暑难熬。就连国外,不是水灾漫城,就是火焰连山。高碳经济的恶果,终于让人们尝到了苦头,天灾终因人祸起。这个难熬的夏日里,我们牵挂受洪灾区的人们,也更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因为高温酷暑日,正是疾病多发时,特别是气虚、阴虚、湿热体质的人群,也因着高热天气,平日里的不适更加凸显。空调、冷饮、凉食给人们带来了暂时的舒适凉爽,却也引发了各种疾病的滋生和蔓延。暑期还未过去,浩热天气还在继续。可恶的老天爷! 现在,除了日常的防暑降温措施,防病治病的方法以外,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解暑良方呢?有!我们推荐我们祖先的保健大法---刮痧。
西医认为,疾病是由于细菌和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所以治疗只能用抗生素一类药物来杀菌消炎。中医则认为,病邪是“阴阳失衡,经络不通,气滞血瘀”所致。 采取“ 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疏经活络”而恢复体内平衡,即从根本上提高人的自身抗病能力而抵御“外邪”和“内乱”。 刮痧,正是运用了祖国传统医学原理,用刮板刮拭皮肤,沿经络刺激穴位,疏经活血,清瘀排毒的方法,将体内邪气外排,内病外治,使大病化小,小病化了。其机理至妙至繁,但效果是明显的。
眼下,最常见的疾病当是中暑和热感冒了。
中暑可分为虚脱型和高热型。虚脱型主要在闷热环境由于大量出汗,以致脱水失盐,血液浓缩,皮肤和肌肉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脑缺血,晕倒或虚脱;高热型是在高温炎热环境中长时间的体力透支,通风不良,空气潮湿,使体内产热多,散热少,体温调节障碍,出现高热、昏迷等症状。
感冒,现多以风热性感冒者居多,主要是体虚热邪侵入引起。
中医认为,暑、热为阳邪伤经,尤伤及督脉和膀胱经。督脉为诸阳之会。膀胱乃人体太阳之经络。故在刮痧时,取督脉(背部脊椎骨一线,上至头项,下至尾椎)和足太阳膀胱经(即督脉旁开1.5寸平行线上),根据病情轻重沿表皮经络适当刮拭各约30次左右。同时辅以在任脉(位置在胸部中间一条线垂直线)和心经、大肠经等(胳膊内外侧)由上而下刮拭,在加以头部诸经脉点穴进行调理(如百会),使阳邪得以排出,通经活血,全身的经脉迅速畅通而缓解症状。在刮拭中,可见被刮拭皮肤上出现红色斑痧,这是正常的病理现象,几日内可消退。刮痧的过程,即是症状改善、病情好转的反应。刮痧后,适量饮水,注意休息,通风降温,不日体症可见好转和康复。
刮痧,对防治中暑有着神奇的疗效,就是对由于气虚、阴虚、湿热体质引发的各类症状也有着药物不可替代的良好作用。刮拭方法同上,病状不同而应辩体选经配穴施治。需要强调的是,刮痧前后,一定要勤喝水,还要注意小口喝,小口咽,切不可呼噜噜大口大口灌,特别是在饭前饭后少饮,因为那样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也易增加肾负担。在这酷暑季节,用刮痧疏通经络,喝水排毒祛火(心火、胃火、肝火、肺火),相得宜章。“水是最好的药”(美.巴特曼)。
刮痧,是花时少而见效快,又无任何副作用的自然疗法。暑热时刮痧,祛心火,排阳邪,强体质,大家不妨试一试,运用刮痧疗法这一祖国医学中的民间奇葩,为您的健康增添异彩,度过这酷热难当的2010年夏季。
衷心祝福您!凉爽好心情,健康又快乐!
-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症状起因:
暑热 伴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