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体位性低血压
复禾健康 > 症状查询 > 全身 > 继发体位性低血压

继发体位性低血压是怎么引起的

来源:复禾健康网

继发体位性低血压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血压异常,主要表现为从站立或坐立位转为直立位时出现的血压下降。继发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在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常见的病因包括下述几种:

1. 神经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是引起继发体位性低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都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2. 循环血容量不足:血容量不足是继发体位性低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失血、脱水、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和消化道失水等疾病都可能导致血容量减少,从而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3. 药物使用:某些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继发体位性低血压。常见的药物包括抗高血压药物、抗抑郁药物、镇静剂和利尿药等。

4. 年龄相关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和自律性降低,加上心脏功能逐渐不足,可能导致继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5. 其他疾病:一些疾病可能间接导致继发体位性低血压。例如糖尿病神经病变、神经性低血压综合征和骨髓移植等都可能引起继发体位性低血压。

继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机制复杂多样。一般来说,血压的维持是由心脏泵血和血管阻力共同调节的。在体位性改变时,人体需要通过神经反射机制和血管平滑肌张力的调节来维持血压的稳定。然而,若出现了上述病因所引起的问题,这些调控机制可能受到干扰,导致血压下降。血压下降则会降低脑脊液压力,进而导致晕厥、头晕等症状的出现。

继发体位性低血压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并且发生机制也是复杂多样的。对于患有继发体位性低血压的个体来说,了解病因以及相关的机制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控制病情的发展至关重要。

复制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