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名称
- 所属科室
- 有哪些症状
- 外感咳嗽治疗方法
- 发布时间:2008-03-14 来源:飞华健康网医生组 351人关注
1.风寒犯肺
寒伤卫阳,咳嗽
川桂枝 杏仁 薏仁 炙草 生姜 大枣
方解:寒伤卫阳,言风寒外束肌表,侵袭肺卫,病以咳嗽为主证,但当伴有恶风、发热等表寒证,咳嗽其痰当清稀色白。治当辛温宣肺,化痰止咳。药用桂枝、生姜辛温解表,杏仁、薏苡仁降气化痰止咳;甘草既能化痰止咳,又能合生姜、大枣调护脾胃,调和营卫。
按:《河问六书·咳嗽篇》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叶氏认为,外邪咳嗽的病因病机不外“易感客邪,肺卫虚耳”。风寒袭表,“新凉外束”.“营虚卫薄”,“卫阳怫郁”或“卫阳失护”,产生咳嗽。其治疗“法宜和之,“治以辛温以疏散风寒.宣通肺气。”大凡风寒外感初起,咳嗽形寒.痰白清稀,或有恶寒发热,或有头痛,苔薄白一脉浮等,证属风寒犯肺证,治宜辛温宣肺法。但用药辛温不易过温,过温则伤阴化燥,反伤肺气。因肺主宣降,故用药亦宜宣中有降。叶桂常用桂枝汤去芍药加杏仁、苏叶、薏苡仁等为主治疗。药用桂枝、生姜、茹、叶宣肺散寒.辛温而不燥烈;杏仁、薏苡仁降气化痰止咳;甘草既能化痰止咳,又合生姜、大枣调护脾胃,调和营卫。诸药相伍,宣中有降,温而不燥。痰多者加茯苓、橘红.痰稠者加玉竹、瓜蒌仁,口渴者加天花粉以生津止渴。
2.风热犯肺
温邪外袭,咳嗽头胀,当清上焦。
杏仁 桑皮 桔梗 象贝 通草 芦根
方解:风热之邪犯肺,证见咳嗽,或为呛咳,痰粘稠,咯痰不爽,或有咽痛,风热上犯清窍,故见头痛。治宜辛凉宣肺,化痰止咳。方用桑叶辛凉疏风解表,杏仁、桔梗一宣一降,肃肺化痰,象贝清热化痰。芦根、通草清泄肺气。全方清中有透.透中寓清。
风热咳,经久不止
活水芦根 桑叶 大沙参 生薏仁 地骨皮 象贝 滑石
方解:肺为娇脏,风热日久不解,热必伤损肺阴。风热日久不见,必咳嗽、痰黄、口干。故方以桑叶辛凉疏风解表,大沙参甘寒清养肺阴,地骨皮清泄肺热,象贝、薏仁清热化痰。叶氏在《外感温热篇》中说:“在卫汗之可也……挟风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入滑石、芦根之流”,观此案可能系风热挟湿,故用芦根、滑石甘寒清热祛湿。全方共凑辛凉透表,清泄肺热,祛湿化痰之功,较上方更进一步也。
按:叶氏认为风热作咳,因“风热上侵”或“风热上阻”,热郁于肺”而致。治疗宜“开其上焦”, 用药 “辛凉泄之,以肃其肺卫”。大凡风温犯肺证,证见咳嗽频剧,或为呛咳,痰粘稠.咯痰不爽.或有咽痛,或伴发热头胀,苔薄黄,脉浮数等,治宜辛凉宣肺,肃肺化痰。风温犯肺,肺失清肃,故见咳嗽、咽痛等症。宜辛凉轻清、宣透邪热,因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辛散太过则耗肺气.辛辣厚重则遏邪气。对于风热咳嗽,叶桂常用桑叶、薄荷、连翘、杏仁、浙贝母、通草、芦根、桔梗、甘草等药为主治疗。药用桑叶、薄荷、连翘疏风清热,杏仁、浙贝母、桔梗肃肺化痰,芦根、通草清泄肺气,甘草化痰止咳,调和诸药。诸药相配,清中有透.透中寓清。如肺热甚而发热者,加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木通以清热,咽痛者加射干,痰不易咯者加天花粉、沙参润肺化痰。
3.风温化燥
脉右浮数,风温干肺化燥,喉间痒,咳不爽。用辛甘凉润剂。
桑叶 玉竹 大沙参 甜杏仁 薏仁 生甘草
方解:脉右浮数,言风热犯肺,喉间痒,咳不爽,为热伤津。治宜辛甘凉润。故方以桑叶辛凉疏风解表,玉竹、沙参甘凉润肺,杏仁、薏仁化痰止咳。叶氏治疗风温化燥,其法刘河间氏经验来。
阴亏,挟受温邪,咳嗽头胀,当以轻药。
桑叶 杏仁 川贝 白沙参 生甘草 甜水梨皮
方解:阴亏之体,最宜感受风热,感则宜化燥,同气相求也。治宜辛凉透解,甘寒润肺。故方用故方以桑叶辛凉疏风解表,杏仁、川贝润化痰,沙参、梨皮甘寒清养肺阴,甘草止咳化痰,调和诸药,标本同治。
按:阴虚之体,感热风热,或感受风热不解,易伤阴液,皆可化燥。证见喉痒咳嗽,咯痰不爽.痰少而粘,或干咳夜甚,或伴纳少便秘.舌苔薄干,脉细数等症。叶桂云指出风温化燥,阴津已伤,“不必过投沉降清散。以辛甘凉理上燥。清络热,蔬食安闲,旬日可安。”故用辛凉清透肺热,甘凉养阴,清热润肺。常用桑叶、玉竹、沙参、杏仁、川贝、生甘草为主治疗。药用桑叶疏散风热.玉竹、沙参养阴清热,润肺化痰,杏仁、川贝润肺降气化痰,生甘草利咽和中。诸药相合,辛而不燥,凉而不苦,滋而不腻,值得师法。
4.邪热壅肺
气分热只(字打不出,当加火字边 ),头胀咳嗽。
连翘 石膏 杏仁 郁金 薄荷 山栀
方解:热邪壅肺,灼津为痰,痰阻气道,肺失清肃,故见咳嗽;热邪薰蒸,故见头胀。根据气分热只四字断,当有咳嗽发热,面赤口渴.痰黄、溺赤,苔黄、脉数等症。治宜苦辛泄气。方用薄荷辛凉发散郁火,连翘、石膏、山栀清泄肺经气分之热,郁金清热化痰,杏仁宣肺止咳,全方共清泄肺热,化痰止咳之功。
-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治疗方法:
可能导致 咳嗽 的疾病
咳嗽 的相似症状
更多>>咳嗽 是怎么引起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