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失禁
复禾健康 > 症状查询 > 盆腔 > 产后尿失禁

什么是产后尿失禁

来源:复禾健康网

产后尿失禁是指分娩后,女性在咳嗽、打喷嚏、大笑、跑步、急性尿意等情况下不能控制小便,导致尿液不由自主地从尿道排出的情况。它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并发症,通常在分娩后6个星期内发生,而有些病例则可能在分娩后一年内才出现症状。

产后尿失禁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妇的盆底肌肉受损:在分娩过程中,子宫、膀胱、直肠等器官长时间受压,导致盆腔底部肌肉及其韧带的损伤。这些肌肉和韧带的损伤会减弱对膀胱的支撑作用,导致尿道括约肌的功能障碍,使得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增加。

2. 垂体激素变化:分娩后,垂体产生的促进尿排泄的激素增加,而抑制尿排泄的激素减少,这会导致产妇的尿液产生增加和控制尿液排泄的能力下降。

3. 分娩姿势和方式:产妇选择的分娩姿势和分娩方式也会影响产后尿失禁的发生。例如,采用腹式剖宫产的产妇由于没有经历自然分娩的过程,盆底肌肉的受伤几率相对较低。

4. 孕期体重增加:孕期体重增加使得盆腔压力增加,进一步增加了尿失禁的风险。

5. 高龄分娩:高龄产妇的肌肉弹性和韧带韧性下降,盆底肌肉损伤的几率相对较高,从而增加了产后尿失禁发生的可能性。

在治疗产后尿失禁时,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加强盆底肌肉锻炼,调整饮食和饮水习惯,避免过度用力和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合理安排排尿时间,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等。

复制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