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钠性昏迷
复禾健康 > 症状查询 > 头部 > 失钠性昏迷

什么是失钠性昏迷

来源:复禾健康网

失钠性昏迷是由于体内钠离子浓度过低导致的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紊乱状态。钠离子是体液中的主要电解质之一,它在维持细胞膜稳定性、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当钠离子浓度严重下降时,会引起细胞内外渗透压梯度失衡,导致细胞肿胀、水肿和神经传导受损,最终导致昏迷。

导致失钠性昏迷的原因有多种,最常见的是:

1. 过度饮水:过量饮水会导致体内钠离子稀释,从而造成失钠性昏迷。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时间大量饮水而少量排尿的患者,如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

2.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导致醛固酮分泌减少,进而影响肾脏对钠的再吸收,引发失钠性昏迷。

3. 肾小管功能障碍:某些疾病或药物会导致肾小管功能异常,使肾脏对钠的吸收能力降低,也会引发失钠性昏迷。

4. 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疾病如腹泻、呕吐等会导致大量失钠,从而引发失钠性昏迷。

失钠性昏迷的症状包括昏睡、意识模糊或混乱、痉挛、抽搐等,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钠离子浓度是否过低。

治疗失钠性昏迷的关键是迅速纠正体内钠离子浓度。一般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给予高浓度盐水或氯化钠溶液,通过调节体内的水和钠的平衡来纠正缺钠状态。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钠浓度,防止出现过快的钠离子上升或下降,从而避免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同时,也需要治疗和控制原发病,防止复发。

复制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失钠性昏迷常见疾病

疾病名称 所属科室 有哪些症状
低钠血症
急诊科
呕吐、恶心、失钠性昏迷、岔气、液体平衡失调、排钾过多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