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粘连
复禾健康 > 症状查询 > 头部 > 蛛网膜粘连

小儿蛛网膜囊肿及治疗

来源:复禾健康网

蛛网膜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是颅内脑脊液被蛛网膜包裹形成的囊性占位,为良性脑囊肿的一种,无遗传倾向,不侵入脑内,多为单发,少数多发,常位于脑裂及脑池部。体积大者可同时压迫脑组织及颅骨,可产生神经症状及颅骨改变。儿童蛛网膜囊肿占75%,多数实因外伤或检查偶然发现,可以无任何症状。最佳诊断方法是CT或MRI,CT骨窗像可以看到颅骨受压变薄等颅骨的改变。

小儿蛛网膜囊肿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类,先天性蛛网膜囊肿为生长发育异常引起。继发性蛛网膜囊肿多是因外伤、炎症等引起蛛网膜广泛粘连的结果。先天性蛛网膜囊肿是脑脊液被包围在蛛网膜内所形成的袋状结构,不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继发者多由于蛛网膜粘连,在蛛网膜下腔形成囊肿,内含脑脊液。好发于后颅凹,也见于枕大池,四迭体周围脑池和鞍上池等。颅内蛛网膜囊肿按病因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外伤性及感染后蛛网膜囊肿三型。

无症状、脑组织不受压的蛛网膜囊肿,可以不必手术,不必药物治疗,定期复查颅脑CT,如果囊肿有增大趋势,再考虑手术治疗。下面几种蛛网膜囊肿需要手术治疗:

有脑移位、颅压升高、局部颅骨变薄;

合并癫痫;

有局部神经受压症状;

合并出血;

囊肿进行性增大;

儿童巨大蛛网膜囊肿,一般>6cm需要手术。有症状者应手术清除囊液及切除囊壁表面部份,切开内壁使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往往可获得良好效果。伴有脑积水者,经以上手术未能解除颅内压增高症状,或术后囊肿复发者可行脑脊液分流术。手术时如发现囊内有异位脉络丛者应予电凝切除。本症治疗是切除囊肿,修补硬脑膜缺损及修补颅骨缺损。

复制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