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名称
- 所属科室
- 有哪些症状
- 中国竖横针刺法(续21)
- 发布时间:2012-09-05 来源:飞华健康网医生组 95人关注
中国竖横针刺法(续21)
前 言
上篇 总 论
第一章 竖横针剌法概论
第一节 竖横针刺法的作用和适应症
第二节 针具
第三节 针刺方向及进针点
第四节 针刺角度与深度
第五节 针刺手法
第六节 临床运用注意点
第七节 治疗原则
第二章 竖横针刺法理论
一.“竖横针刺法”中传统针灸理论解析
1.1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灵枢.九针十二原》
1.2凡病有沉浮,刺分深淺。《灵枢.官针篇》
1.3 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灵枢.九针十二原》
1.4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灵枢.官能》
1.5关于“补”与“泻”
二.“ 竖横针刺法”中的运动生物力学
2.1.竖横针剌法是通过肌肉力学原理达到人体自由机械运动
2.2.竖横针刺法是通过肌肉功能原理达到人体自由机械运动
2.3.竖横针刺法治病之要是从动作结构的相互联系中辨病
2.4.竖横针刺法治疗韧带、肌腱疾病巧用运用生物力学理论
2.5.竖横针刺法渗透运动生物力学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三 .骨质增生的解惑
3.1 骨质增生的解惑
3.2. 骨质增生不是病
3.3. 如何正确对待影像报告
3.4.“唯影像派”对医学进步的“梗塞”
四 .走出颈椎病的阴影
4.1.颈椎的健康在哪
4.2.为什么颈部疾病都误诊为颈椎病
4.3.颈源性疾病不是只有颈椎病
五 .颈肌综合症
5.1.颈肌综合症定义及分型
5.2.颈肌综合症的鉴别诊断
六.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痛症诊断片面性的立论解析
6.1.椎与骨退行性改变
6.2.椎、骨骨质疏松
6.3.椎、骨的影像报告 6.4. 神经根、肌肉水肿
七.竖横针剌法临床中的哲理
7.1.“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哲 理:屈伸是一对矛盾。在正常情况下这对矛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在特殊情况下则可能产生能屈而不能伸,能伸而不能屈,或干脆伸屈都不能。
临床应用 :利用屈伸这对矛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特点进行临床运用,这又与中医治则中“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辨证思想息息相通,如出一辙。并能得到“异病同治”之理,得到意想不到的最佳疗效。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当患者端坐试验阳性,患侧下肢不能伸平于床时,竖横针刺法常常使用“竖横针刺法”中的“反针法”,来解决治疗患腿不能伸直的矛盾,即其屈肌产生挛急而放松功能失调的矛盾。当患肢腿能放平于床,这说明受神经压迫挛急的屈肌已放松了,或者说,暂时恢复其放松功能,患者可立即下床自行步履,起码疼痛大大减轻。患者常常谓之“神”!
用同一哲理,同一针法均可治疗膝关节一些病症,大腿或小腿后缘肌肉挛急等一系列病症;特别是骨析后遗症,关节难以屈伸,进行功能恢复治疗运用此法效果快得多,事半功倍。
这也造就、形成竖横针刺法在临床中实有奇效的“固定针法”。
7.2.“阴阳中有阴阳”、“局部与整体”
哲 理:一些事物是错综复杂的,要在错综复杂之中理出主要矛盾。人之疾病有时较错综复杂,但再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也可从中理出主要矛盾。在某个局部上有主要矛盾方面,在整体上又会有不同的主要矛盾方面。在中医理论中就叫“阴阳中有阴阳”、“局部与整体”的辨证观点相一。
临床应用 : 急性腰痛的病人,步履艰难,前俯后仰受限,晨起穿衣袜裤不能自理,夜寐翻身受限,咳嗽牵痛,坐后不能自行站起。
这时,在临床上对于患者一系列病症,往往先不解决腰部疼痛矛盾,而是首先解决病人迫切需要解决的起坐极度受限的矛盾。因为在整个病中来说腰痛是主要矛盾,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坐受限对患者来说已上升到主要矛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在中医理论中谓“急则治其标”。后再进行腰部治疗,这叫“标本并治”。
在治疗起坐受限时,则使用“固定针法”——“起坐针”。只需一针,则可。
在治疗咳嗽牵涉痛时,则使用“固定针法”——“止咳痛针”。只需一针,则可。
立竿见影的治疗好处极大。病人当即解决痛苦,如起坐矛盾解决或缓解了,则翻身也不会受限,走路也轻松些,;二则可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与对医者医术的信任感。
7.3.矛盾的转化与疾病关系
哲 理: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临床应用 : 临床诊治过程中,往往病人说:原来手麻得厉害,睡觉都麻得难已入眠,现在手不麻了,也好睡了,怎么肩胛痛得这么厉害,是不是会走,是风湿?
以上类似的例子非常多,这就是矛盾的转换性,或叫矛盾的转化。
当病人手麻厉害时,病情严重,只感觉到最严重的手麻,而肩胛部,甚至其它部位也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或酸痛,或胀痛。经过治疗后,最严重,最突出的矛盾解决了,当然那些次要的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了。
另外,当病人有病痛去看病,一种病症现象不代表只是一种疾病的表现形式,这就需要我们从复杂的疾病现象中找出主要病因。例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勿忘梨状肌的治疗。兼治之,则能达到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一起抓,大大缩短治愈疾病的疗程。
当我们用矛盾的转化这一哲学中道理与病人解释,易接受,也易懂,更排除病人疑云,从另一方面也体现医生的水平和修养。
7.4.“治未病”和“治病宜早”
哲 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生理到病理的过程。
在我们进行临床理论研究时,牢记这个哲学道理,在临床治疗时可从这里推理到治疗该疾病所需疗程长与短。
其中这个量,可以是外因所致,可以是时间的量,可以是指劳损及损伤的程度,也可指辅助科室的数据与影像结果,也可以是一种综合的量。总之,这个量是一种过程,也可以是一个结果。当成为结果时,这个质也发生根本性变化,不是原来的质了;当这个量在过程中时,就可以尽快使质不发生根本性变化,也可判断出质的变化结果。
临床应用 :竖横针剌访在临床研究“颈肌综合症”理论时就紧紧抓住这个哲学思想。当量变较小时,则全是颈部肌肉劳损的症状,所以是“颈肌型”,当量逐渐加大,就会成为压迫神经的颈肌综合症中的“臂丛神经压迫型”,如压迫到颈动脉的叫“颈动脉压迫型”,如压迫交感神经的叫“交感神经压迫型”,其结果形成颈肌综合症中各型。如压迫二种或二种以上就为“综合型”。请注意,颈肌综合症还末形成最终“质”的变化,最终质的变化结果是——颈椎病。
运用哲学思想就能很好地理解和解释颈肌综合症,和颈肌综合症与颈椎病之间的关系子;从这理论基础上,就可确认颈肌综合症和颈椎病是二种疾病,它们有本质的区别。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就有“治未病”和“治病宜早”的理论。正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己成,救其已败”。常言说得好: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和以上哲学思想基本一致。
7.5.热甚则寒,寒甚则热
哲 理:量变到质变是生理到病理的演变过程,那么将病理到生理则是通过治疗手段,达到转变成生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对“质”的定性、变化和认识非常重要,根据质的定性、变化和认识来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中医理论中有“热甚则寒,寒甚则热”,就是说明矛盾的转化是有量变而产生,因此对寒与热,一定要认识是否有量的变化而来,才能确定最佳治疗方案辨证用药。在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更迫求要求如此,如,是否用手术治疗,是否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等等,或更具体的方案。所用的治疗方案或方法主要是改变质的变化,使之恢复生理。
临床应用 : 有许多“质”的定性定量可以从辅肋科室和影像等现代科技手段来决定。但是许多质变与量有密切关系,还有许多器官质变只是个现象而已,只是一种生理的变化,而促使质变形成的“量”,才是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根源所在。
许多陈旧性的椎间盘突出,影像显示“椎间盘突出”,质发生变化,但无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只是颈或腰部疼痛,这时只能说明其量变所显示的周围组织的病变才是真正的疾病。用哲理来解释、认识疾病就非常清楚,椎间盘突出不等于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当然要从其它组织进行思考治疗方案。
临床应用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通过治疗减少使质变的“量”,从而恢复其生理功能。所以我在临床上就创造出一种“被动运动治疗法”,并得到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
7.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哲 理:外因促使内因变化,内因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又是疾病转归的主导。祖国医学认为: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正气受伤,邪气始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是对这一哲学思想最好的诠释。
这一哲理的临床运用非常广泛,但重点是放在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增加抵抗力,增力存内的正气。另外,日常生活中的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
7.7.治病必求其本
哲 理: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人人知晓的简单的哲学道理。世间越是简单的越能透视着复杂。当我们看一个事物,看一个病,有时觉得非常简单,往往事情做不好,病治不愈。这主要是我们对简单事物太轻视,或被简单的外表所迷感,不能透过简单的现象去看本质。
临床应用 : 临床有的疼痛叫牵涉痛和放射痛。牵涉痛和放射痛的点,或部位都是一种疼痛的现象,而不是本质,这里的本质,就是病灶部位。说白了,是病根。
网球肘症,其现象在肱骨外上髁上痛,但实质是拇、食、中指伸肌腱劳损(损伤)而至。但其伸肌挛急过甚,也会造成肱骨外上髁骨膜的损伤。详细请看各论中网球肘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章节。
竖横针剌法在临床的研究中,把中医理论中的“经筋”理论与西医解剖理论相融,这样更能对一些疾病的现象,认清其本质,从而有针对性的治疗。中医理论经常告诫我们:治病必求其本。
7.8.任何一个事物总有其一定规律性
哲 理:任何一个事物总有其一定规律性,当事物发生变化时,其规律也同时发生变化。事物的规律性是一个事物的特性,要了解一个事物,必须要摸清其规律。世界上好多末能解开的事物,只是我们暂时没有彻底掌握它的规律、特点,特别是在运动中,变化中的规律与特点更难掌握。
正常人体各个部门工作都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而且非常协调地,和谐地进行工作。当某个脏器或某个组织发生变化时,其规律也同时发生变化,有的只是局部变化,有的则是整体变化。
临床应用 : 在这里举个临床非常突出的例子,“颈肌综合症”中“臂丛神经压迫型”病症手麻问题非常难以解决,所以临床医生都觉得头痛之症。竖横针剌法经十余年研究,这个研究主要模索其病的规律,当规律找到时,开启此病的金钥匙就找到。竖横针剌法成功地运用“颈肌针法”这一固定针法较快地解决臂丛神经压迫型的症状,用针少并能大大缩短疗程和病人的痛苦。此定式针法对已真正形成的颈椎病的治疗也有显著的疗效。所以竖横针剌法定其固定针法为:“颈肌针法”。
在使用“颈肌针法”的同时,用“一指禅推拿”亦按此规律来进行治疗,在临床中可谓:珠联壁合,相得益彰。
7.9.整体观念
哲 理:任何事物的运动都同它周围其它事物互相联系看和互相影响着。
在运动系统中,一个运动,一个动作,都是由协同作用而产生。其中有主动肌,和协同肌。主动肌和协同肌在同一个运动或动作中非常协调,往往在运动方式,运动角度,运动激烈性的变化过程中,主动肌和协同肌也会相互转变,或转变;主动肌和协同肌在运动中做功,可以是肌束,可以是许多肌群参加。
从以上哲理中也告诉我们,有时似乎二个不相干的事物,其实它们内在存在着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着,影响着。比如,腰痛与咳嗽,咳嗽会增加腰部疼痛;颈痛与咳嗽,咳嗽会使颈更痛,甚则呼吸都会使颈痛。
临床应用 : 治疗疾病,特别是运动障碍性疾病,必须有整体观念,否则会产生“见毛就是鸭”的错误。首先要检查出产生运动障碍主要肌肉束和肌肉群,是否与所支配的神经有联系,然后仔细检查在运动障碍过程中,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协同肌束(群),这还不够,还要分清是牵涉痛,还是放射痛,还得分清各肌肉束(群)是收缩功能失调,还是放松功能失调。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时,要注重臀部的梨状肌。往往伴有梨状肌痉挛,梨状肌痉挛,不一定产生梨状肌综合症。只有在治腰的同时,治疗梨状肌,病才能很快全愈。另外,在治疗时还要注重神经压迫影响下肢部位,其中有小腿外侧痛,可到脚面;有在小腿外后缘痛;有在小腿后缘痛;有在大腿面痛等等,这点也是疗效快慢之关键之一,“气至病所,气至仍有效”。
不知其理,在临床上按传统针刺法治疗,用针多,见效慢,看到病人痛苦的表情,自已爱能莫助,有时病人全愈了,那并不全是治疗的功劳,而是因治疗时间长,病人注重休息,或通过其它辅助治疗,加之疾病有个自行康复的转归过程。难怪西方医学不认为中国针灸是一种治疗方法,认为针灸所治疗的疾病大部分能自愈。
竖横针刺法的临床治病就彻底改变现代医学对中国针灸只是一种“剌激转移”等一系列不正确的看法。
其实,西医治疗感冒也是一个样。一般感冒在十天半个月不看也会好,西医用药打针看了十天半月才好,难道西医的打针吃药也不是一种治疗方法吗?!
7.10. 阴阳平衡
哲 理:阴阳平衡,相对平衡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之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当整体或局部失去平衡时,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症。
医生,从宏观上讲是在做人体平衡工作,调节人体平衡。
临床应用 : 做医生,就是在做调节人体平衡工作。所以在临床应用上无所不包。在这里讲一个在临床运用平衡思想治疗一个想也想不到,而且非常有趣的病例。
人的腰椎二侧的软组织(肌肉、韧带)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是相对平衡的,它保护着腰椎,和腰部的正常生理活动。如果有这么一天,二侧的软组织失衡了,就会造成腰椎侧弯。如果左侧腰肌挛急剧烈,腰椎就会向左侧弯。竖横针剌法治疗腰椎代偿性侧弯时用二根三寸针进行协调,调解。在左侧用截断腰肌肌纤维方向,向椎体方向刺入,而在右侧用顺着腰肌肌纤维方向,向下剌入,刺入后用针灸治疗仪密波。有趣的平衡发生了,患者就自我感觉腰椎向右侧拉,这样逐渐将二侧腰肌肌张力协调平衡,最终腰椎直了。这定式针法,在竖横针刺法中叫“平衡针法”。
本节共从十个方面讲解了竖横针刺法临床医疗之中的哲学思想。实际上临床中的哲理无处不在,作为一个先进的医疗理论,成熟的治疗方法,如果没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内涵,就不能是先进的医疗理论,成熟的治疗方法,这也是竖横针剌法理论与临床魅力所在。否则,只能是忽悠人们,昙花一现 。
-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饮食宜忌:
可能导致 运动障碍 的疾病
运动障碍 是怎么引起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