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
复禾健康 > 症状查询 > 精神 > 自恋

自恋型人格障碍——成因与治疗

来源:复禾健康网

目前我们国家关于养育孩子的理念、独生子女政策、教育制度、以及家庭和周围的社会环境很容易促成孩子的自恋性格或自恋型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当然很复杂,概括讲,主要有2类因素,一类是“爱”太多,父母和家里老人以孩子为中心,太宠惯孩子,孩子是皇帝,孩子将来长大后就当自己是皇帝;家里的第一个男孩、独生子女、有先天才能、有父母看重的品质的孩子相对较易形成自恋性格。另一类是爱太少,从小被忽视或被虐待,没人关心,没人爱,孩子长大后就四处寻找爱,寻求关注,永远也不满足;家里的第二个女孩也相对较易形成自恋性格,且多为受苦受害型,通常是因为这种爱太少。自恋型的父母,缺乏真正关爱孩子的能力,理解不到孩子的内心需求,感受不到孩子的感受,导致孩子将来也自恋,这看似是遗传,其实只是通过相互影响而传递性格。

弗洛依德认为自恋者将本应投向客体的力比多,反向投注自己,故不能对他人产生遗情,所以不能做精神分析治疗。之后有很多心理学家对自恋作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其中科胡特对自恋型神经症做了最为卓越的研究,为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开起了大门。科胡特认为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有恰当的挫折,就是孩子能承受得起的挫折,自恋者要么小时没受过挫折,要么挫折太大太多,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是棘手的,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极干预。自恋者狂妄自大的盔甲下是一个哭泣的、可怜的、脆弱的、匮乏的生命,这就需要医师或治疗师有足够的驾驭力、觉察力,抱持力、足够的耐心和灵活性,给患者提供理解、适应、共情和教养的体验,提供一种扶持的态度和环境以及充当一个辅助的现实的自我,供患者忍受愿望的延迟满足,忍受由此而来的焦虑,将患者的见诸行动控制到最低程度,同时治疗师也要特别留意和控制自己的自恋需要,随着患者将治疗师的品质内化,逐渐扶持患者建立一个稳定的、牢固的、更有现实能力的性格结构,自恋型人格障碍者方能获得新生。

团体心理治疗通常是较合适的心理治疗形式,在团体中,自恋型来访者要与他人分享治疗时间,相互理解,共情并相互帮助,彼此之间要建立关系,要关心他人的感受,接受来自他人的建设性反馈意见,还会有批评的和否定的反馈。团体也是一个小社会,自恋者的性格和各种人际困扰迟早都会在团体中展现出来,并在团体中得到现实性检验,这在一对一的个体心理治疗中是很难实现的。

遇到严重应激因素,遇到压力和困难,自恋失败后的价值感和存在感缺失,均可导致自恋者出现重度抑郁和焦虑情绪,也较易诱发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和神经衰弱等焦虑性质疾病,因而这时药物治疗通常是必要的,但有自恋性格者常不愿或拒绝药物治疗。考虑到自恋者治疗的难度,且现有的治疗手段也不多,轻易拒绝见效快的药物治疗通常是不明智的。

对照上篇,如果您感觉自己有较多自恋性格的表现,那您平时就要多留意自己的言行:是不是“我又自恋了”?带着这种觉察,让自己的自恋行为一露出来就能识别,还可请身边好友和亲人帮助提醒。例如,遇到冷落、批评和挫折时,别急着生气和发火,先试着平静下来反省自己:是不是“我又自恋了”?

也不妨多去观察身边人的反应,去感受他们的感受,去了解他们的需要和难处,明白责任与付出,学会去感激、欣赏、关心、鼓励和帮助他人。

不破不立,对于严重的自恋型人格障碍,经历重大的错败常常是因祸得福的事情,可以破坏他们的狂妄自大、极端自私、自以为是和特权感。事情过后,痛定思痛,家人常会意外发现他们改变了很多。崔永元的抑郁症治好后接受访谈时说:“得抑郁症的基本都是天才”,可能破得还不够彻底。如果性格没调整好,只是抑郁症状缓解的话,以后病情容易反复。

关于患者如何自我调整,我总结了6条原则,第一条就是五多,其中第一多就是要多经历事,积极做事,主动承担责任,坦然面对后果,不管成功与失败,对治疗都有好处,对自恋者来说,失败可能更有治疗意义。王阳明也说:人须在事上磨。最近歌手林依轮将儿子林子濠送去中磨练,父母用心良苦。不久前,林子濠接受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些都是最近广州地铁的宣传标语,特别适用于自恋者学习和思索。不过估计也没有什么人留意到这些标语,地铁里人人都在低头刷微信。

以目前的形势看,我估计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会越来越高,而严重自恋者常需要经历重大的挫败才会有实质性改变,这虽是因祸得福的事情,但其代价通常也是很惨重,对个人的事业、前途、婚姻和家庭等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巨大和深远的。大医治未病,贵在预防,预防的关键在家庭,在父母,父母要用心学习如何教育孩子。有人说,教育的本质,是家长的自我修行,从某个角度看也对。

复制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