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名称
- 所属科室
- 有哪些症状
- 青春期月经异常
- 发布时间:2010-12-22 来源:飞华健康网医生组 142人关注
月经异常是青春期门诊最常见的主诉,占青春期门诊就诊患者70%以上。常见的青春期月经病包括异常子宫出血、原发和继发性痛经、经前期综合征以及原发和继发性闭经等。其中AUB、特别是排卵障碍性AUB是青春期妇科急症,而原发性痛经则是青少年及其父母最最向医生咨询的问题之一。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 关于“异常子宫出血”的术语和定义在国际范围内一直存在混淆,经过2005年2月华盛顿会议专家讨论和2009 年10月开普敦FIGO会议征求意见,已达成专家共识:建议以AUB作为症状描述性术语,废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术语,并以月经期出血过多代替月经过多。
AUB的概念比较宽泛,可以包括各种器质性 和内分泌失调性病因,如各种子宫器质性疾病(息肉、腺肌 症、肌瘤、内膜病变等)、全身出血性疾病、排卵障碍以及医 源性和妊娠相关性疾病等。青春期AUB最主要的原因是排卵障碍。
春期处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发育成熟的过 渡阶段,发育过程中可发生短期的生理性月经不规律,并且 该时期容易因内外环境的刺激和影响而导致高位神经中枢 对卵巢周期的调节机制失去平衡而发生月经紊乱。因而下 丘脑-垂体-卵巢轴发育的不完善、子宫内膜局部因素(如前 列腺素的代谢失调及纤溶异常)以及神经精神因素是青春 期AUB的主要发病机制。青春期AUB以初潮后第1年为 最多见,有报道初潮后第1年内55%的周期是无排卵的。但另一方面某些遗传因素导致的月经紊乱,也可以 在初潮第1年出现,如初潮第1年就出现的月经稀发、月经 期出血过多也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出血性疾病的早期 征兆或首发症状。因此,正确认识和鉴别诊断生理性 与病理性月经紊乱症状是治疗的关键。
AUB主要包括月经周期规律性、频度、经 期持续时间和出血量的异常。表现为周期不规则(12个月 周期间差异>20d)、月经频发(周期<24d)或稀发(>38d)、经期延长(>8d)或缩短(<4·5d)及经量过多(>80mL)或过少(<5mL)。青春期AUB多数于初潮后3年内 发病,大多为无排卵型AUB,临床特点为完全无周期规律 的出血,常表现为周期和经期长短不一,血量多少不定。一 般是雌激素撤退或突破性出血,由于无孕激素转化内膜的 作用,使子宫内膜持续异常增生和无序不规则脱落,可以表 现为出血前长时间闭经,继而大量长期持续的大出血,也可 以是点滴淋漓反复出血。可同时伴有贫血等表现,急性大 量出血也可导致休克,一般不伴痛经。
青春期AUB虽以排卵障碍性AUB多见,约占 95%,但也需要考虑生殖器结核或恶性肿瘤、异常妊娠及血 液系统疾病的可能。诊断应确认出血模式,排除器质性疾 病和判断有无排卵。诊断过程包括:首先要仔细询问病史 确认出血的模式和发病诱因,并除外医源性AUB;重视常 规体检(身高、体重、乳房、体毛、肝脾及皮肤淤斑等)和妇 科检查明确非子宫以外的出血并鉴别器质性疾病;急诊患 者根据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盆腔超声检查等),以排除法诊断,及时对症治疗,在无急症的情况下,按照不同主诉,选择不同时 机,进行血激素水平、基础体温测定,必要时行诊断性刮宫、垂体及鞍区影象等检查;结合病史正确解读检查结果,明确 病因在卵巢轴各水平的定位诊断,并设法明确该水平的疾 病性质。值得重视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青春期少女妊娠相关 疾病有所增加,诊断时应高度警惕。另外青春期血液病的 发病率也远高于想象,强调对于月经期出血过多,尤其是经 药物治疗无效者,以及有血液病家族史,既往其他部位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必须首先除外血液系统疾病。对于月经稀 发,特别是伴有肥胖的患者则需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和代 谢异常的存在,应给予长期的随诊和关注。
青春期AUB的治疗以对症(止血、纠正贫血) 和调节月经周期为主。性激素是主要治疗手段,并辅以一般止血药。
一般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给予孕激素、短效口 服避孕药和雌激素止血治疗。孕激素止血(药物性刮宫) 用于血红蛋白>80g/L的患者,常用肌注黄体酮20~40mg, 每日1次,连用3~5d;也可用口服微粒化孕酮每日200~ 300mg、或地屈孕酮10mg,每日2次,连续10d。需告知患者 停药后会出现1周左右的撤退性出血期,并可在出血期配 伍丙酸睾酮,每日肌注25mg,3d,以减少出血量。短效口服 避孕药适用于长期严重的无排卵出血患者,用法为每次 1~2片,每日1~2次口服,血止3d后逐渐减量至每日1片 维持,一般用药时间2周左右。雌激素止血适用于血红蛋 白<80g/L的患者,可用结合雌激素2·5mg或戊酸雌二醇 2mg,每6~12h1次,血止2~3d后逐渐减量至每日1mg, 维持用药2周左右加用孕激素撤退出血。其他止血药比较 常用的有抗纤溶药物,如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妥塞 敏),以及中药(云南白药等)止血。调整周期常在周期后 半期用孕激素(一般用地屈孕酮)使子宫内膜按期脱落。 对器质性病变者要给予针对病因的治疗。一项对87例青 春期诊断为月经异常的女性的随诊研究发现,其中62%的 女性在6年后仍然持续有月经紊乱,并且多囊卵巢综合征 是持续性月经紊乱的主要原因。因此特别强调青春期 AUB患者的长期监测和随诊,并重视精神、心理辅导和保健,以避免复发,预防并早期发现远期并发症。
原发性痛经,痛经是伴随月经而出现的周期性下腹疼痛和坠胀,伴 有腰痛、恶心等其他不适症状。原发性痛经(PD)是指生殖 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功能性痛经),主要发生于青春期。青春期痛经几乎均为PD,发生率约占青春期女性的 60%以上,其中约20%的患者因痛经而影响学习和工作。 PD发病机制与前列腺素产生过剩及精神心理因素和 子宫发育不成熟有关。被认为是前列腺素等子宫收缩因子 产生过剩,引起子宫过强收缩,血管痉挛,致子宫缺血缺氧 而出现疼痛。一般月经初潮后2~3年,即排卵周期建立后 发病,月经前日或第1日开始,月经初日及第2日经量多时 症状明显,持续约2d,以中下腹部和腰部疼痛多见,常伴有 多汗、食欲不振、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临床上依据症状特点和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而诊断青 春期PD,需要与继发性痛经相鉴别。SD为器质性疾病如子宫颈狭窄、子宫畸形、衣原 体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引起的痛经,疼痛时间长、程度 重,常于经前3~4d开始,一直持续至经期结束后,甚至经 期以外也有下腹部及腰部疼痛。近年来青春期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性盆腔痛越来越引起关注,因而与青春期SD的 鉴别诊断及处理也应充分注意。PD多见于青春期,其发病 率和疼痛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而SD的发病率和 疼痛程度则于25~30岁后呈增多和进行性加重。超声检 查对除外器质性疾病很有帮助。
青春期PD症状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剩及子宫和盆腔淤 血以及患者的紧张、不安等心理因素有关,因而治疗上首先 强调休息和给予心理疏导,让患者了解PD一般随着成长发 育以及妊娠分娩症状会逐渐减轻至消失,从而解除患者心理 负担。也可通过热敷垫、局部按摩等各种措施缓解疼痛。对重症者应给予药物治疗,可选择非类固醇类消炎剂,一般 于月经来潮时或经期前开始用药(如消炎痛),尽早抑制前 列腺素产生,能有效缓解痛经。也可用布洛芬或酮洛芬等镇 痛治疗。中药对减轻盆腔淤血、缓解痛经也有很好效果。对难治性及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应警惕器质性疾病,妇科检查(肛查)、影象学检查、以及基础体温表上疼痛期间与程度的记录、血中CA125的测定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经验分享:
可能导致 月经异常 的疾病
月经异常 的相似症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