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近视(别名:半真性近视、中间性近视)
复禾健康 > 症状查询 > > 混合性近视

学生近视控制新方法

来源:复禾健康网

近年国内外大量研究院提示,在眼前前造成近视性离焦,可以阻止眼轴变长从而防止近视发生、发展。

近视性离焦即在眼前放置远视性装置,使进入眼内的物像聚焦在视网膜前,造成远视性雾视,通过眼内生化改变、作用于15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使眼轴发育趋向于缩短,从而防治近视发生发展。

目前,在临床上使用最多,效果最好的近视性离焦方法主要是戴近视离焦远视镜。近视离焦远化镜包括虚焦远化镜和移焦远化镜两大类:远化镜与远视镜或一般上凸透镜镜有本质区别:

远视镜为聚焦镜,虽可以在眼前造成近视性离焦,但人眼透过有效度数远视镜看物,会感到眼朦、头晕等不适,故不能用于临床。而虚焦远化镜是凸-棱镜的组合,既可以产生300度虚拟远视,又不会引起眼朦不适等。而移焦远化镜,则可以通过高倍率凹镜与凸镜的组合,并通过机械移焦的方式产生可适应的渐进增加的远视,产生有效的近视性离焦。从而控制近视发展。

由此可见,使用离焦远化镜将成现代学生控制近视的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

一、近视离焦远视化方法定义

广义定义:一切有助于营造远视状态的方法称为离焦远视化法;

狭义定义:用光学、物理方法,提供学生可接受的虚拟或渐进远视,在眼内产生200~300度以上近视性离焦的方法称为离焦远视化法。

二、离焦远视化分类

学生近视主要是由于长期看近等引起的近视化状态,与远视化状态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并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有远视化的因素存在,当近视化因素占优势时,近视发生、发展,当远视化因素占优势时,近视停止发展,甚至部分消退。

远视化就是利用近视与远视相互对立的关系,提供更有利于维护或营造远视的条件,促进近视向远视化方向转化,让近视在远化中停止或消退。

七、离焦远视化法控制学生近视的原理

学生后天性近视发生、发展主要与两大因素有关:

1、病因中的“看近”因素:约8%学生近视发生发展与看近有关,控制看近,即可控制80%以上学生近视。

2、病程中的2个关键环节:学生近视发病涉及到2个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快慢的关键环节:

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看近、视野缩小、眼灵敏度下降,均可以引起眼内生化改变,导致近视发生发展,而远视化法是针对这些近视关健环节设计的近视控制法,具有很强的科学实验依据。

新近研究提示::近视发病主要涉及到近反射及调节灵敏度迟缓两个关健环节。

实验一:动物长期看近可引起严重近视,而看远可防止近视

将新生猴分成看近组及看远组,看近组放入1250px左右桶中饲养,使其只能看到625px桶壁,2~3个月后会发生1000~2000度近视,而看远组则放在野外散养,2月后却无一发生近视,此实验提示,看近反射可以引起严重近视。而看远,即远视化可以防止近视发生。

实验二:近视性离焦镜可防止轴性近视

给小鸡双眼戴上近视性离焦镜眼镜,造成周边视野近视性离焦,发现可明显减缓眼轴变长。

实验三:离焦远视化控制学生近视远期效果显著

观察3000多例学生近视5年以上,发现离焦远化镜可以有效减缓80%以上学生近视发生、发展。可使80%以上中小学生近视每年发展从100度以上降至50度或以下。

十、远视化主要采用的仪器:

主要为针对近视病因“看近”及近视病程2个关键环节的仪器:

适用对象:

2、可提供渐进远视抵消近视,立竿见影降低混合性近视度数

绝大部分学生近视是混合性近视,即在真性近视中混有调节性近视,这也是学生近视

必须到医院散瞳验光,去除调节性近视后才能确诊的主要原因。自动远化镜可以在15分钟

左右产生300~500度渐进远视,可抵消近视并降低50~200度混合性近视;

3、是一种快乐控制近视的方法。

由于近视形成是长期的,其控制也要长期坚持才有效,因此,现代近视控制方法强调在作业中或娱乐中控制,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长期坚持,确保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自动远化镜是在看电视、电脑、书中使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快乐享受中远视化眼睛,抵消近视,故深受学生欢迎。

4、近期及远期效果都较好

近期效果:用日本精工WR-5100K型小瞳电脑验光仪检查100例7~12岁100~500度近视学生,发现戴自动远化镜15~30分钟后,97%降低50度以上近视,73%降低75度以上,36%降低100度以上,13%降低150度以上,重复启动2~3次自动远化程序后,降低近视的效果明显增强。

远期效果:经3年以上对照观察527例600度以下中小学生近视,发现每天戴自动远化镜看电视、电脑15~30分钟以上的学生中,83.3%每年近视发展可控制在0-50度,4.2%下降25~75度,总有效率为87.5%。另有12.5%无效,可能与中小学生发育旺盛引起的眼轴变长、或未坚持使用此镜等有关。

由此可见,自动远化镜是目前控制学生近视最理想的方法。

复制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