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查询
    按部位
    按科室
    按人群
    按字母
    疾病百科
    医院库
    医生库
    药品库
    复禾健康> 症状查询> 全身> 水湿不化> 治疗方法
共有10462个症状

    水湿不化

  • 概述
  • 症状起因
  • 鉴别诊断
  • 如何预防
  • 饮食宜忌
  • 治疗方法
  • 经验分享
  • 专家答疑
  • 推荐医院
  • 权威医生
        水湿不化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3-08-23   来源:复禾健康网   66人关注

      生活中,很多人脾胃不好,下面我们来介绍下脾的运行与作用。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

      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1.脾气虚

      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

      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

      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

      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脾虚证是指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比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临床表现。

      1.脾气虚

      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

      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慢性出血临床表现,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脾虚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以健脾益气为治疗大法。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一说“脾气……若虚则生寒,令人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噫气吞酸,食辄呕吐,霍乱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气结,恶闻人声”卷四十四)。邹澍归纳“脾虚十二证,饮食劳倦,伤脾发热,饮食不消化,属脾气虚;伤食必恶食,停食,为恣饮汤水或冷茶、冷酒所致。水肿属脾气虚,兼脾阴虚;噎膈属气血两虚,由于血液衰少,而非痰气壅逆所成。脾虚属气虚,健忘属气血两虚,倦怠、嗜卧属脾气不足。脾虚腹痛,按之则止,属血虚;痞气,属脾气虚及气郁所致。”

      脾虚以脾气虚、脾阳虚更为常见,多有腹胀、痞满、消瘦、肢乏、泄泻、食减、水肿等症。脾为湿土,喜燥恶湿。湿盛可以导致脾虚,脾虚也可以生湿,往往互为因果。因脾虚失运,水湿停留,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主者,治多健脾,佐以化湿;标实为主者,则应以祛湿为主,兼以运脾。下面介绍几种常见脾虚病症的治疗方法:

      1.脾虚呕吐

      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则:健脾和胃止呕。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则:健脾渗湿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3.脾虚水肿

      证候: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则:温脾利水消肿。主方:实脾饮加减。

      4.脾虚出血

      证候: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则:健脾益气摄血。主方:生脉饮合参附汤加减。

      5.脾虚带下

      证候: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主方:完带汤,水煎服。

      6.脾虚经闭

      证候: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治则:补脾胃、养气血。主方:八珍汤加减。

      7.脾虚多涎

      证候: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治则:补益脾气摄津。主方:五味异功散加减。

      8.脾虚生风

      证候: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气微主证。脾虚引动内风,多由吐泻或药、食损脾所致。:“若体倦神昏不语,脉迟缓,四肢欠温者,脾虚生风也。”治则:补脾熄风。主方:六君子汤加蝎尾、炮姜、肉桂。

      9.脾虚如球

      证候: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虚起如球,无赤痛,喜按。因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虚火壅于气分所致。治则:补脾益气为主,辅以祛邪之药。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10.脾虚生热

      证候: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舌淡苔黄腻,脉细数无力,烦渴不能多饮,皮屑增多,言语无力,小便短赤,耳鸣遗精。因脾虚所至内湿停滞,久而生热,无养气血,水湿不化,阴虚阳盛。治则:健脾益气、养气血为主,辅以清虚热,滋肾阴。主方:人参健脾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

      相信大家通过以上描述,心里肯定对自己的脾有所了解,因此,脾虚的人可以多多了解一下。

        分享到 0
      1

      其他水湿不化治疗方法文章:

      查看更多 水湿不化治疗方法 文章>>
    鼻咽癌能导致口臭吗
    鼻咽癌也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有口臭的情况出现,但是还是建议患者到正规的医...详细>>
    脾胃虚寒怎么办
    脾胃为后天之本,,所谓的脾胃虚寒就是由于平时过食生冷或者是长期服用寒凉...详细>>
    右膝盖弯曲时疼痛是什么呢
    尽管现在大家都有很多的有关于健康的知识,但是各种的病症并不会因为大家对...详细>>
    新妈妈妊娠水肿的饮食方法
    妊娠水肿,是指妇女在怀孕五、六个月以后,出现下肢浮肿,腹部胀满,腹围增...详细>>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的诊治
    胃痞证在临床常见胃脘痞闷不适,甚至出现胸膈痞闷疼痛,食少纳呆,大便失常...详细>>
    脾虚犯困怎么办 5个绿色健康的调理方法
    阳春三月,您是不是老有“春眠不觉晓”的感觉,以为等到春困过去,夏天来了...详细>>
    脾胃虚寒怎么办足疗按摩可治疗脾胃虚寒
    饮食不规律、生活习惯不科学等等都会导致脾胃虚寒。足疗是人们常用的保健方...详细>>
    水湿不化怎么治疗
    水湿不化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病症,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中药治疗是一种...详细>>

          水湿不化 专家答疑(已有1个问题)

          更多>>

        今日坐诊大夫

        王景主治医师 讲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肿瘤的中医辅助治疗。[详细]
        • 如何确定自己是否脾胃水湿不化

            水湿不化 是怎么引起的?

            更多>>
          • 水湿不化是怎样引起的

            水湿不化 如何治疗?

            更多>>
          • 鼻咽癌能导致口臭吗
          • 脾胃虚寒怎么办
          • 右膝盖弯曲时疼痛是什么呢
          • 脾虚怎么办
          • 新妈妈妊娠水肿的饮食方法

            水湿不化 吃什么好?

            更多>>
          • 脾胃虚寒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 水湿不化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 水湿不化宜吃及禁忌

            最新文章

          •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的诊治
          • 脾虚犯困怎么办 5个绿色健康的调理方法
          • 脾胃虚寒怎么办足疗按摩可治疗脾胃虚寒

                水湿不化 必读

              • 水湿不化是怎样引起的?
              • 水湿不化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水湿不化应该如何预防?
              • 水湿不化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 水湿不化有哪些相似症状?
              • 水湿不化有哪些伴随症状?
              • 水湿不化如何鉴别与诊断?
              • 水湿不化由哪些疾病导致的?

                  水湿不化 伴随症状

                • 吐物清稀
                • 隐痛
                • 胃寒
                • 寒热痞
                • 寒凝下焦
                • 胎寒
                • 苔白而润多
                • 齿痕舌
                • 胃寒嘈杂
                • 舌苔白腻
              • 关于我们
              • |MCN服务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意见反馈
              • |复禾健康網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5-2025 Fuhe All rights reserved 复禾健康 版权所有

              复禾移动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