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短缩
复禾健康 > 症状查询 > 下肢 > 下肢短缩

什么是下肢短缩

来源:复禾健康网

下肢短缩是指人体下肢的长度较正常人短。下肢短缩常见于先天性畸形、遗传性疾病、生长激素缺乏以及其他疾病或创伤引起的骨骼发育异常。

下肢短缩的原因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短缩是指下肢发育不良或严重畸形造成的,可以由遗传基因突变、妊娠期间的胚胎发育异常、母体暴露于致畸物质等因素引起。一些先天性畸形如骨骼发育畸形、软骨发育不全等也会导致下肢短缩。

后天性下肢短缩通常是由于疾病或创伤引起的,例如骨折、关节炎、骨骼发育不良、骨髓炎等。这些疾病或创伤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和生长,导致下肢短缩。

下肢短缩对患者的生活和运动能力造成较大的影响。除了身高矮小外,下肢短缩还可能导致脊柱、骨盆以及其他部位的骨骼和肌肉不平衡,进一步影响到患者的姿势和行走能力。下肢短缩还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困难,如选择合适的座椅和床铺、穿着鞋袜,以及进行运动和参加体育活动。

对于下肢短缩患者,治疗方案可能包括物理治疗、外科手术和辅助器具支持等,具体的治疗方法需根据病因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下肢短缩,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复制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下肢短缩常见疾病

疾病名称 所属科室 有哪些症状
髋关节脱位
骨科
异常姿势、被迫体位、下肢短缩、习惯性脱臼、关节扭伤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