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查询
    按部位
    按科室
    按人群
    按字母
    疾病百科
    医院库
    医生库
    药品库
    复禾健康> 症状查询> 女性生殖系统> 血虚胎漏> 症状起因
共有10462个症状

    血虚胎漏

  • 概述
  • 症状起因
  • 鉴别诊断
  • 如何预防
  • 饮食宜忌
  • 治疗方法
  • 经验分享
  • 专家答疑
  • 推荐医院
  • 权威医生
        血虚胎漏症状起因
        发布时间:2013-11-29   来源:复禾健康网   1997人关注

      冲任是奇经八脉中的两脉,王冰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内经》认为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张景岳指出“冲脉为月经之本”。实际上,冲脉与妇女经、孕、产、乳等各项生理功能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病理上,妇科疾病的病机主要是冲任损伤。不论是感受寒热湿邪,还是生活所伤、内伤七情,或是体质因素所致的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最终都会引起冲任损伤,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因此,杨师认为,冲任既是妇女的生理特点,又是病变的总因。妇科应特别强调冲任,并将冲任治法列为妇科的重要治法之一。然自古以来,冲任治法的理论仅散见于一些医籍之中,缺乏较全面的总结。杨师根据相关古籍记载,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冲任治法的系统理论。一、冲任受病的病因病机杨师认为冲任受病的原因有内外之分,损伤有直接、间接之别,因果关系上有脏腑气血失调影响冲任的,也有冲任受损影响脏腑气血功能的。(一)冲任未充:由先天肾气不足导致冲脉不盛、任脉不通,引起月经初潮推迟、月经后期量少、闭经、崩漏、不孕、胎漏、胎动不安、小产等。(二)冲任损伤:间接损伤由于房劳、多产伤肾或劳倦过度伤及冲任,引起月经不调、崩漏、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小产等。直接损伤见于刮宫、堕胎、分娩或妇科手术处理不当或经行产后不禁房事或异物损伤胞宫,导致胎漏、胎动不安、阴挺下脱、带下病等。(三)冲任不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常、劳伤冲任、冲任气虚而冲任不固,或手术等直接损伤,引起月经过多、崩漏、胎漏、胎动不安、带下病等。(四)冲任血虚:长期、大量失血或脾胃虚弱,生化乏源致冲任血虚,血海不盈,出现月经后期量少、闭经、缺乳、不孕、堕胎小产等。(五)热扰冲任:感受热邪或过食辛热之品,或肝郁化火,致月经先期量多、崩漏、胎漏、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绝。(六)冲气上逆:妊娠后冲气上逆犯胃或夹肝犯胃形成恶阻,或冲任旺盛,肝气上逆损伤血络形成经行吐衄。(七)冲任不调:肝肾功能失常,气血逆乱,血海蓄溢失常而致月经失调、崩漏、不孕。(八)冲任阻滞:因肝郁气滞或寒凝胞宫或瘀血为患,阻滞冲任,形成月经后期量少、痛经、闭经,日久形成癥瘕、不孕。(九)冲任湿热:湿热下注、损伤任脉而成带下。二、冲任治法与用药:历代医籍重视冲任损伤在妇科疾病发病中的作用,但在治法上多重视肾、肝、脾胃,古有“治肝肾即治冲任”之说,徐灵胎更是主张冲任没有专药,养血即是治冲任。但杨师认为,虽然许多入肾、肝、脾胃的药物都有治冲任的作用,但冲任治法有其特殊的方法和药物,她指出,入肾、肝、脾胃的药是治冲任的用药基础,养肝肾、健脾胃是益冲任之源,治肝肾不等于治冲任。(一)补冲任1.温补冲任:用于冲任虚寒、肾气不足之月经后期量少、闭经、不孕、小产、滑胎等。常用药:菟丝子、覆盆子、肉苁蓉、巴戟天、仙茅、淫羊藿、补骨脂、鹿茸、鹿角胶、鹿角霜、河车粉、沙菀、杜仲、续断、金毛狗脊。代表方剂为加减苁蓉菟丝子丸(肉苁蓉、菟丝子、覆盆子、淫羊藿、枸杞、当归、艾叶、桑寄生、熟地、河车粉)。2.滋补冲任:用于已婚多产或近绝经妇女因冲任失于滋养而致的月经量多、崩漏、胎漏不安、老年血崩等。常用药:生地、熟地、枸杞、制首乌、阿胶、女贞、旱莲、龟板、桑椹、山萸药、鳖甲。代表方剂为《景岳全书》左归丸。3.养血补冲:用于冲任失养之月经后期量少、闭经、不孕、小产、缺乳等。常用药:当归、白芍、熟地、川芎、丹参、鸡血藤、枸杞、阿胶、制首乌、鹿角霜、河车粉、黄芪。代表方剂如四物汤。(二)固冲任1.固冲止血:用于冲任气虚不固之月经量多、崩漏。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白芍、山萸、五味子、茜草、乌贼骨、龙骨、牡蛎等。代表方剂有固冲汤(白术、黄芪、龙骨、牡蛎、白芍、五倍子、乌贼骨、茜草、棕榈炭)。2.补肾固冲安胎:用于冲脉不固之胎动不安、胎漏、滑胎。常用药:桑寄生、菟丝子、续断、杜仲、阿胶、女贞、旱莲、枸杞。代表方剂有寿胎丸(桑寄生、菟丝子、续断、阿胶)。3.固任止带:用于脾肾气虚、任脉不固之带下纯白清稀者。常用药:白果、石莲肉、莲须、乌贼骨、茜草、金樱子、芡实、白蔹、鹿茸、鹿角霜、龙骨、牡蛎、龟板、覆盆子、白术、山药。代表方剂为鹿角菟丝丸(鹿角、菟丝子、牡蛎、白术、杜仲、莲须、白果、芡实)。(三)调冲任用于肝肾功能失常、冲任失调之月经失调、崩漏、不孕等。1.调冲理气:常用药物有香附、台乌、木香、枳壳、苏梗、槟榔、砂仁、青陈皮、郁金、姜黄、柴胡。代表方剂如《医宗金鉴》加味乌药汤(乌药、香附、木香、槟榔、砂仁、元胡、甘草)。2.调冲理血:常用药:柴胡、当归、赤白芍、丹参、鸡血藤、茜草、益母草、茺蔚子、红泽兰、川芎、桃仁、红花。(四)理冲任用于气滞血瘀之月经后期量少、痛经、闭经、崩漏、不孕、癥瘕等。常用药物:槟榔、木香、枳壳、香附、台乌、乳香、没药、三棱、莪术、桃仁、红花、蒲黄、五灵脂、牛膝、水蛭、虻虫、鸡内金、赤芍、丹参、当归、王不留行。(五)安冲任1.凉血安冲:用于热扰冲任证。常用药:生地、丹皮、白芍、地骨皮、黄柏、黄芩、知母。代表方剂如《傅青主女科》之清经散(丹皮、熟地、黄柏、地骨皮、青蒿、白芍、茯苓)。2.清热降逆安冲:用于经行吐衄。常用药:丹皮、栀子、黄芩、法半夏、金铃子、白芍、白茅根、牛膝、茜草、沙参、麦冬。3.和胃降逆安冲:用于妊娠恶阻。常用药:半夏、竹茹、陈皮、苏叶、黄连、枇杷叶、柿蒂。代表方剂如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合苏叶黄连汤(《温热经纬》)(半夏、茯苓、生姜、苏叶、黄连)。4.清热利湿,固冲止带:用于湿热带下,常用药:山药、黄柏、苡仁、芡实、白果、车前、椿根皮、樗根皮、土茯苓、茵陈、牛膝。代表方剂如《傅青主女科》之易黄汤(山药、黄柏、芡实、白果、车前)。(六)温冲任1.温经散寒:用于寒滞冲任证。常用药:吴萸、桂枝、艾叶、小茴、台乌、砂仁、炮姜、良姜。代表方剂如《金匮要略》的温经汤(吴萸、桂枝、当归、川芎、芍药、丹皮、人参、麦冬、生姜、半夏、阿胶、甘草)。2.温补冲任:用于冲任虚寒证。常用药:可于温补冲任药中选用,酌加吴茱萸、肉桂、炮姜、附子。以上六法是杨师根据临床应用结合相关医籍中有关冲任药物总结归纳而得,实际应用则灵活多样。总之,补冲任、固冲任是为虚证而设;安冲任适于热证、实证;温冲任则有虚有实,实者温经散寒,虚者温补冲任;理冲任用于气滞血瘀、冲任阻滞之重证、实证;调冲任用于证在虚实之间,病势尚浅之时。(陕西中医学院朱丽红 邵文彬)冲脉冲脉畅通,魅力十足。在冲脉上的公孙穴艾炙,你会感到一股暖流蔓延全身。身体暖和了,所有的病就好了一大半。女性的问题要问冲脉!冲脉的主干线起于小腹内,往下走,经过会阴穴,再折上来浅出于气冲穴,然后和足少阴肾经并行,一路向上经过肚脐的神阙穴,抵达胸中,并分布于胸内。然后由胸内它又分出几条支脉:一条支脉由胸中向上走到咽喉部和鼻子处,到达鼻子的内窍。另一条分子则从胸内往下走,走到气冲穴处分出,再沿着腿内侧往下走,一直走到小腿处的足内踝处,最后走向足中。除此之外,冲脉从小腹分出后,还有一条分支通向脊内,行走于背部。如果冲脉的经气旺盛,经络通畅,月经就能正常来临;如果冲脉的经气亏虚了,经脉也就不通,那月经就不来了。通冲脉的公孙穴之妙用,足少阴脾经上的公孙穴是通向冲脉穴的八会穴之一,在《针灸大成》中有一首歌诀专门讲了它所能治疗的疾病:九种心疼延闷,结胸翻胃难停;酒食积聚胃肠鸣,水食气急膈病;脐痛腹疼胁胀,肠风疟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泻公孙立应。武侠小说喜欢拿奇经八脉说事之“冲脉”经常有武侠小说内容或者武打影视台词云云:只要打通冲任督脉或者奇经八脉就可以成倍地提高功力,减少修炼时间,可以早日笑傲江湖……于是很多的故事之内,都有这样那样的主要人物在某个不同的环境背景之下,或有意或无意地“打通”了这些起到提升功力关键作用的经脉。有些运气背的倒霉蛋则在“霍霍霍……哈哈哈……”笑傲江湖的招式比拼吆喝过程中“不幸”被伤了冲任督脉或者其他经脉,其后果是武功尽失、或残疾或折寿……这奇经八脉就成了玄之又玄的神秘东东,在武侠热的那年代,相当多人热衷“打通经脉”或者梦想“奇遇”一场。这冲任督脉或者奇经八脉到底是什么呢?追溯起源这些术语来自祖国传统医学的经络理论部分,冲任督脉归属于奇经八脉之中,也就是说这冲任督脉与奇经八脉同出一辙。只不过奇经八脉囊括了冲任督脉,而冲任督脉仅仅是奇经八脉的一部分。中医经络理论认为,人体的经脉由十二正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三部分构成;络脉由十五别络、络脉、孙络、浮络以及十二经脉的连属部分——十二经筋与十二皮部构成。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这八条经脉称为“奇经八脉”。通过研究考证证明,我国古代针灸术的应用是经络学说的渊源,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最原始的针灸工具就是尖锐石头(成为砭石),在用针石治疗疾病时发现,针刺的感觉有一定的路线传导现象,不断地摸索发现整理,逐渐认识到经络的存在,进而提出了经络理论。经络2字的解释是:经为径,有途径、路径的意思;络有网络之意。经指经脉,为气血循行于人体各处的主要纵行干线;络指络脉,是经脉发出的分支,纵横交错,遍布全身。两者合称为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以滋养人体。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因“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共有八条“别道奇行”故合称为“奇经八脉”。冲脉,在奇经八脉中属于相当重要的一条经脉,这个 “冲”字,含有冲要、要道的意思。冲脉能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之海”和“血海”等等头衔。冲脉与任脉相并行,又与督脉相通,其脉气在头部灌注诸阳,在下肢渗入三阴,因此容纳来自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的气血,成为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之海故有“五脏六腑之海”美誉。冲脉与足阳明会于气冲穴,又与足少阴经相并而行,与胃和肾相联系。冲脉起于胞中,又称“血室”、“血海”。妇女的月经与冲脉功能有密切关联,《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这里说的“”太冲脉”,即是指冲脉而言。很直接地说了女性会不会怀孕生孩子跟冲脉有关。除了素问之外,《傅青主女科.上卷.调经》认为“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其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三.经水》中徐灵胎说:“凡治妇人病,必先明冲任之脉,……冲任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脉之海,此皆血之所从生,而胎之所以由系也,明于冲任之故,则本源洞悉,而后其所生之病,千条万绪,可以知其所从生。”王冰说“冲为血海 ”,张景岳指出“冲脉为月经之本”。 历代医家对于冲脉的论述颇多,在临床上,肾、肝、脾三脏腑功能紊乱,或者寒热、湿热之邪伤及冲任,或者瘀血、痰饮瘀阻,皆可以导致冲任失调而为经、带、胎、产诸病和一些杂病。可见,冲任既是妇女的生理特点,也是病变的内因之一。姑且不谈打通冲脉是否真的“功力倍增”而成为武林高手,即使没有任何习武之男女,也需要经脉通畅,否则都会导致疾病的产生。也有人说:冲脉不是只有女人有吗?男人是否有“冲脉”呢?个人观点认为,男人也有冲脉。经络学认为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并在此分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夹脐上行,散入胸中,上达咽喉,环绕口唇……。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一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虽然男人没有“胞中”,不过在《素问.举痛论》里有这样说:“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和“冲脉起于气冲”等内容,这个“关元 ”、“ 气冲”均为男女共有之处。《难经.三十六难》说“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之肾有一也 ”。可见冲任与精血密切相关,在男子与女子胞宫同功且又在会阴部者当属肾子(睾丸)。如果女性的冲脉受损(比如刻意节食减肥导致后天气血生化乏源不能充养五脏六腑或者脾胃虚弱、先天不足以及现在的人流,剖腹产等)就会导致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不孕不育、崩漏、闭经、癥瘕(囊肿或者肌瘤)等等。男子阴器伤损或发育不良,就会出现胡须、阴毛稀少,不能生育,阳痿、精子异常等等。治疗上多以疏通经络,滋补冲任或者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总之,中医在于辩证而“论治”。冲脉并足阳明经辨素问·骨空论》:“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难经·二十七难》:“冲脉者,起于气街,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难经》秉承《内经》义旨,但关于冲脉循行的论述就并足少阴经还是并足阳明经截然不同,从句式上看,绝非传抄之误,二者必有其一是错误的,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非此即彼的问题。后世医家多以《内经》为是,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冲脉)并足阳明、少阴之间,循腹上行至横骨,挟脐左右各五分,上行……至胸中而散。”采取了折衷的方法,本质上还是遵从《素问》的观点,“挟脐左右各五分”即并足少阴肾经,“并足阳明、少阴之间”就无从谈起,自相矛盾。那么,是《素问》的观点对,还是《难经》的观点对?在论述问题之前需要就“气街”作必要的说明:在《内经》中,除“气街”理论的论述外,气街为气冲的别名,既是部位,又是腧穴。在本文中所述及的气街,皆指气冲穴。为便于表述,气街、气冲文中混用,不再一一注释。详考《灵枢》、《素问》、《难经》等典籍有关冲脉的论述,笔者认为《难经》冲脉并足阳明经的观点是正确的,改《内经》少阴二字为阳明其实有其深意。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1.冲脉的功能与足阳明胃经密切相关《灵枢·逆顺肥瘦》:“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渗诸阳,灌诸精……渗诸络而温肌肉。”《灵枢·动输》:“冲脉者,十二经脉之海也……注诸络以温足胫”。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后世又称之为血海,其功能概括而言一是调蓄十二经经气,二是五脏六腑都禀受其气血之濡养,其盛衰关系着全身机能的强弱。《灵枢·海论》:“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则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灵枢·本藏》:“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也。”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依赖于胃之受盛运化水谷。所以冲脉生理功能的正常维持和发挥与依靠胃的功能正常,可见冲脉与足阳明胃经功能上密切相关,甚于足少阴肾经。冲脉与肾及足少阴肾经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在下肢与足少阴经相并、“起于肾下”(《灵枢·动输》)和“注少阴之大络”(《灵枢·逆顺肥瘦》)建立起来的。四海理论还为冲脉并足阳明经提供了依据:冲脉下输穴为足阳明胃经之上、下巨虚。针灸临床实践也提供了冲脉并足阳明经的证据,如治疗一头痛多年患者,经中西医治疗效甚微;针灸取头维、太阳、风池等穴取效亦甚差,后确诊为经行头痛,且根据痛在前发角头维处,考虑女子月经病与冲脉关系密切,其治主要在血,取头维一穴,点刺放血,效如桴鼓,头痛应手而解。可证冲脉与足阳明胃经确实有密切关联。2.《素问·骨空论》与《灵枢》有关诸篇章论述存在差异《素问·骨空论》首先需要解释的关键问题是:冲脉在气街浅出体表,如何与在前正中线旁开五分循行的足少阴经相并,为什么不是沿气街所属之足阳明经本经挟脐上行?而且,《灵枢》中无冲脉在腹部并足少阴之说,所有涉及并足少阴经的论述均是在下肢。《灵枢·逆顺肥瘦》:“夫冲脉者……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指间,渗诸络而温肌肉。”《灵枢·动输》:“冲脉者……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邪入腘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冲脉与足少阴肾经在腹部通过少阴之大络(足少阴经分支)联络、出于气街是无疑议的,但足少阴经通过腹部的分支“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灵枢·经脉》),并不下出气街,而且是在体腔内循行,更遑论并足少阴肾经挟脐两旁的体表循行。冲脉并足少阴经,《灵枢》各篇所述一致在下肢,“循胫骨内廉”而并。这一点是非常明白无误的。独《素问·骨空论》突兀地描述出气街后并足少阴经挟脐上行,与《灵枢》各篇所述没有令人信服的渊源和相关性。我们可以谨慎地将《骨空论》的这一观点当作相与《灵枢》各篇相悖的个例。《素问》与《灵枢》这一问题的相悖,我们没有充分的证据进行正面论述。除了反证之外,可以进行的设想是:《素问·骨空论》与《灵枢》有关诸篇成篇的时间有差异,可能后于《灵枢》诸篇,将与少阴经的“并经”部位误解为腹部。李时珍自相矛盾的说法是因为对“挟脐”的误读和对《内经》的盲目信任,忽视了还有其它“挟脐”的经脉,而非唯有足少阴经。《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所以,《素问·骨空论》的“夹脐上行”应是并足阳明经上行,更为可信。3.《难经》论述的一致性《难经》对待《内经》的态度是清醒客观的。认同了《素问·骨空论》冲脉在腹部“夹脐上行”的观点,改为并“足阳明之经”,使冲脉出气街开始的体表循行令人信服——沿气冲(气街)、归来、水道、大巨、外陵、天枢、滑肉门、太乙、关门、梁门、承满、不容等足阳明经穴分布所在的腹部循行线循行,与《灵枢》各篇也不发生冲突。应该说是对《内经》这一问题比较合理的解读和补充发展。《难经》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在全书保持了其一致性。《难经》认为三焦是“气之所终始也”(三十一难),“主持诸气”(三十八难),“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六十六难)。并提出了治疗三焦疾患的方法:“上焦……其治在膻中;中焦……其治在脐旁:下焦……其治在脐下一寸……三焦,其府在气街”(三十一难)。“脐旁”指足阳明胃经天枢穴,与其“挟脐”的理解是一脉相承的;将气街当作通治三焦、五脏六腑疾病的要穴,与冲脉的理论也一致。源自《难经》上述理论的三焦配穴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以临床实践证明了《难经》上述有关论述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我们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冲脉在出气街后并足阳明经挟脐上行。《素问·骨空论》包括李时珍的错误在于将挟脐的经脉武断地当作足少阴肾经,冲脉并足少阴经应是在下肢。澄清这一问题,对临床具有一定价值,尤其对针灸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冲脉与胞宫1.冲脉与胞宫的经络联系《灵枢·五音五味》说冲脉“起于胞中”,这就明确了冲脉与胞宫的经络联系。冲脉循行,有上行、下行支,有体内、体表支,其体表循行支出于气街(气冲穴)。冲脉为奇经,它的功能是以脏腑为基础的。《灵枢·逆顺肥瘦》记载:。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渗诸络而温肌肉。“说明冲任上行支与诸阳经相通,使冲脉之血得以温化;又一支与足阳明胃经相通,故冲脉得到胃气的濡养;其下行支与肾脉相并而行,使肾中真阴滋于其中;又其”渗三阴“,自然与肝脾经脉相通,故取肝脾之血以为用。另外,冲脉与足阳明胃经关系十分密切。胃为多气多血之腑,《灵枢·经脉》说:胃经“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人气街中”,《素问·骨空论》说:“冲脉者,起(出)于气街”,还有《难经译释》原文说:“冲脉者,起(出)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都明确指出冲脉与阳明经会于气街,并且关系密切,故有“冲脉隶于阳明”之说。2.冲脉与胞宫的功能联系冲脉“渗诸阳”、“渗三阴”,与十二经相通,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所,是全身气血运行的要冲,而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因此,冲脉之精血充盛,才能使胞宫有行经、胎孕的生理功能

        分享到 0
      0

      其他血虚胎漏症状起因文章:

      查看更多 血虚胎漏症状起因 文章>>
    血虚胎漏症状起因
    血虚胎漏症状起因多为气血不足与子宫功能失调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血虚...详细>>
    血虚胎漏起因分析
    血虚胎漏起因分析常见于产后妇女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血虚胎漏起因分析主要...详细>>
    中医妇科四诊要点+中医妇科精华+妇科论治
    中医妇科四诊要点    望问闻切四诊为中医妇科之基...详细>>

          血虚胎漏 专家答疑(已有0个问题)

          更多>>

        今日坐诊大夫

        王山米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产科,围产保健。[详细]

            血虚胎漏 的相似症状

            更多>>
            气虚胎漏
            血虚胎漏
            外伤胎漏
            胎漏不止
            血热胎漏
            病因气虚胎漏是怎样引起的?
            治疗气虚胎漏治疗方法有哪些?
            预防气虚胎漏应该如何预防?
            检查气虚胎漏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相似症状气虚胎漏有哪些相似症状?
            伴随症状气虚胎漏有哪些伴随症状?
            鉴别诊断气虚胎漏如何鉴别与诊断?
            可能疾病气虚胎漏由哪些疾病导致的?
            病因血虚胎漏是怎样引起的?
            治疗血虚胎漏治疗方法有哪些?
            预防血虚胎漏应该如何预防?
            检查血虚胎漏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相似症状血虚胎漏有哪些相似症状?
            伴随症状血虚胎漏有哪些伴随症状?
            鉴别诊断血虚胎漏如何鉴别与诊断?
            可能疾病血虚胎漏由哪些疾病导致的?
            病因外伤胎漏是怎样引起的?
            治疗外伤胎漏治疗方法有哪些?
            预防外伤胎漏应该如何预防?
            检查外伤胎漏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相似症状外伤胎漏有哪些相似症状?
            伴随症状外伤胎漏有哪些伴随症状?
            鉴别诊断外伤胎漏如何鉴别与诊断?
            可能疾病外伤胎漏由哪些疾病导致的?
            病因胎漏不止是怎样引起的?
            治疗胎漏不止治疗方法有哪些?
            预防胎漏不止应该如何预防?
            检查胎漏不止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相似症状胎漏不止有哪些相似症状?
            伴随症状胎漏不止有哪些伴随症状?
            鉴别诊断胎漏不止如何鉴别与诊断?
            可能疾病胎漏不止由哪些疾病导致的?
            病因血热胎漏是怎样引起的?
            治疗血热胎漏治疗方法有哪些?
            预防血热胎漏应该如何预防?
            检查血热胎漏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相似症状血热胎漏有哪些相似症状?
            伴随症状血热胎漏有哪些伴随症状?
            鉴别诊断血热胎漏如何鉴别与诊断?
            可能疾病血热胎漏由哪些疾病导致的?

            血虚胎漏 是怎么引起的?

            更多>>
          • 血虚胎漏症状起因
          • 血虚胎漏起因分析
          • 冲任是奇经八脉中的两脉
          • 中医妇科四诊要点+中医妇科精华+妇科论治

            血虚胎漏 如何治疗?

            更多>>
          • 血虚胎漏治疗大概需要多少钱
          • 血虚胎漏治疗方法
          • 血虚胎漏怎么治疗
          • 药物配伍是中医精华+中医脏腑辨证临床用药+中药中引经药的临证心得+中药 功效 适应症 归类
          • 一见知医--妇人科(扫描)

            血虚胎漏 吃什么好?

            更多>>
          • 血虚胎漏平时不能吃什么
          • 血虚胎漏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 血虚胎漏饮食禁忌
          • 【转载】补益食物大全 (补阳、补阴、补血、补气)、气虚、血虚的症状及饮食忌讳
          • 女性怀孕期间的吃药,对胎儿到底有多大影响呢?

            血虚胎漏 病人的经验分享

            更多>>
          • 得了血虚胎漏要怎么调理保养

            最新文章

          • 《脉因证治》下
          • 心气不足,可以吃些什么东西
          • 预防流产的十大食疗方法

                血虚胎漏 必读

              • 血虚胎漏是怎样引起的?
              • 血虚胎漏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血虚胎漏应该如何预防?
              • 血虚胎漏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 血虚胎漏有哪些相似症状?
              • 血虚胎漏有哪些伴随症状?
              • 血虚胎漏如何鉴别与诊断?
              • 血虚胎漏由哪些疾病导致的?
            • 关于我们
            • |MCN服务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意见反馈
            • |复禾健康網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Copyright © 2005-2025 Fuhe All rights reserved 复禾健康 版权所有

            复禾移动版

            微信公众号